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

高长玉,张祥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 2019-06-30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本病属于中医学“中风病”,以猝然昏仆,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症。如果临床以突发眩晕、或复视、或步履不稳、或肢体抖动等表现,可称为“类中风”,仍属于中风的范畴。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为了提高脑梗死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水平,规范中西医结合诊治脑梗死的医疗行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经过多次讨论制定了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但随着临床实践发展,以及新的证据不断出现,本指南将会不断更新和完善。

     1  中西医结合诊断  

        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断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诊断方式。要求首先运用西医的理论与方法,根据西医诊断脑梗死的标准确定脑梗死的诊断;同时运用中医理论与方法,根据中医辨证要点明确中医辨证诊断,最后形成西医病的诊断和中医辨证诊断相结合。


        1.1  辨病诊断及分期分型  

        辨病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诊断标准确定:(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责任病灶时);(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5)头颅CT/MRI排除脑出血。临床诊断应进行分期。

        分期诊断的划分:发病后6 h以内为超早期;一般发病后2周左右为急性期,但应注意与病情的程度有关,轻型者可能提前进入恢复期,危重型的恢复期可能延迟;发病2周~6个月为恢复期; 6个月以后为后遗症期。

        临床病情程度量化分型。病情的程度划分,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进行划分。NIHSS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分级如下:0分:正常;1~4分:轻度;5~15分:中度;16~20分:中-重度;21~42分:重度。


        1.2  辨证诊断  

        辨证诊断时,根据病情的轻重进行病类诊断。病类诊断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中经络是指中风病而无神志昏蒙者,中脏腑是指中风病而有神志昏蒙者。继而进行辨证诊断。本病的辨证诊断参考《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2006年制定的《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 、周仲瑛主编的《中医内科学》及《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进行制定。

        1.2.1  中经络 

         (1)风痰阻络证:突然偏身麻木,肌肤不仁,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甚则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或不语,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黯淡,舌苔白腻,脉弦滑等。多见于脑梗死的急性期。

        (2)风火上扰: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蹇或不语,或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有力或弦数等。多见于急性期。

        (3)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自汗,心悸,手肿胀,便溏,舌质黯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多见于恢复期,也可见于急性期。

        (4)阴虚风动证: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少眠多梦,腰膝酸软,突然一侧手足沉重麻木,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蹇,舌质红绛或黯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等。多见于恢复期,亦可以见于急性期。

        (5)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肢体肌肉萎缩,舌红或淡红,脉沉细。多见于恢复后期或后遗症期。

        1.2.2  中脏腑  

        (1)痰湿蒙神证:神志昏蒙,痰涎壅盛,面白唇黯,半身不遂,静卧不烦,肢体松懈,四肢不温,或周身湿冷,二便自遗,舌苔白腻,脉沉滑。多见于急性期。

        (2)痰热内闭证:神识昏蒙,鼻鼾痰鸣,半身不遂,或肢体强痉拘急,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大小便闭,甚则抽搐、呕血,舌质红降,舌苔黄腻或褐黄干腻,脉弦滑而数等。多见于急性期。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张,四肢松懈软瘫,鼻鼾息微,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脉微欲绝。多见于急性期之危重证,病情危笃临终之时,属于中风危候,多难救治。

        临床上常常出现一些兼夹证,如腹胀、便干、便秘之腑实证,呕吐、呃逆之气逆证等。

        辨病分期分型与辨证相结合诊断是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断的主要思路。急性期病情轻、中型者,多见于中经络,辨证可为风痰阻络证、风火上扰证等;病情重者多见于中脏腑,辨证可为痰湿蒙神证、痰热内闭证、甚至出现元气败脱证等。恢复期多见于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等;恢复后期及后遗症期多见于肝肾亏虚证等。

        推荐意见:首先对疑似脑梗死患者应进行头颅CT平扫或MRI检查(Ⅰ级推荐);根据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确定诊断并进行分期分型;同时按照中医诊断标准进行病类诊断确定为中经络、中脏腑,然后进行辨证;最后将脑梗死分期分型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形成脑梗死分期分型与辨证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诊断(Ⅱ级推荐)。


2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是中西医相互补充,取二者之长,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如抗栓治疗应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常有药物抵抗或不能耐受的情况,中药治疗可以补充其不足;西医改善脑循环的药物有限,而中药大部分活血化瘀药物均具有改善脑循环的作用;脑梗死的恢复期是中医治疗的优势,不论是中药还是针灸治疗均能从整体上调整机体的机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必然采用西医治疗方法与中医治疗方法相结合,只有充分掌握了脑梗死的西医治疗方法和中医治疗方法,才能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西医治疗脑梗死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治疗,针对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进行治疗(如溶栓、抗栓、改善脑循环、脑保护等),并对出现的并发症、合并症等进行及时的处理,早期康复介入等。我国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实行的是分层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一级康复是指脑卒中急性期(病后1~2周)在神经科住院期间进行的康复治疗;二级康复是指脑卒中恢复早期(病后的3~4周)在康复医学科或康复中心进行的康复治疗;三级康复是指脑卒中恢复中(病后4~12周)后(4~6个月)期和后遗症期(>6个月)在社区或家庭开展的康复治疗。

…… ……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